作者: admin 阅读人数:131 时间:2020-03-30 19:04
2020年,在全球疫情的急剧爆发与国际油价的暴跌双重打击下,过去半个月,美股4次触发熔断机制。我们感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察觉到2020年中国经济与运行平稳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引发全球资本更大的关注。
疫情危机之时,在全世界按下暂停键的时候,中国正在重启市场。这得益于中国在疫情爆发期间推出的有效的针对性控制和管理措施:
2万多名管理和作业人员在10天内高标准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迅速大规模改建10多家方舱医院;
数以百万计的防护服、口罩、负压急救车等大量急需医疗物资在半个月内实现了十数倍增长;
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严防严控、群防群治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有序推进。。。。。。
这些操作充分展示了什么是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堪称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羡慕、所叹服。与许多国家至今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挣扎相比,与许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相比,我国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基建,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从历史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推出大规模基建投资,现在看来意义重大,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释放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
34亿新基建启动恰逢其时
抗击疫情的硬仗还没打完,“疫”后重建的硬仗已经打响了。而“稳经济” 这场硬仗的杀手锏,就是“大基建”。
开春以来,我国各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如果做个简单对比,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相当于拿出去年34%的GDP来投资基建。
大基建和以往的“铁公基”有所不同,“新基建”在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设施外,还加上了5G、IDC、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让更多人对大基建提振经济转路为粉。
新基建的数字化属性决定了其数字经济增长基础的地位,能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带动行业发展,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也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