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阅读人数:344 时间:2020-03-21 09:10
由由中冶集团(占股99%)与宝钢集团(占股1%)于2008年11月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冶集团MCC),是中国冶金工业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海外工程承包的主力军。
历史沿革:1982年中冶金工业部中国冶金建设公司--1994年中国冶金建设公司+冶金部部属的部分设计院、勘察院和施工企业组建更名为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1998年冶金部所属的所有勘察、设计院和施工企业划入中冶集团公司—2006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不再作为国资委直管企业。
(一)母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五矿MINMETALS),成立于1950年,是以金属、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和综合服务为主,兼营金融、房地产、物流业务,进行全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务院国资委直管。
历史沿革:中国矿产公司 + 中国五金电工进口公司1960年--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并入>—2009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2015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并入>。
(二)中冶建设施工企业
中国一冶(1954年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中国二冶(1956年国家为建设包钢而成立--2006年从包钢回归中冶集团--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包头);
中国三冶(1948年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2006年分立出中冶东北建设有限公司、2008年存续公司改为中国第三冶金建设有限公司--2009年合并更名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鞍山);
中国五冶(建于1948年,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中冶天工(从99年开始太钢和中国十三冶分化---2006年采取分立式改制模式自山西太原迁入天津,成立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5月,中冶天工下属上海十三冶转隶中国二十冶,二十冶下属天津二十冶转为中冶天工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中国十七冶(成立于1957年,前身是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中国十七冶建设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加入现中冶集团,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
中冶建工(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 2006年分立改制中冶建工有限公司--2011年4月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中国十九冶(1966年成立冶金工业部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1969年划出4000余人作为东风钢铁公司(攀钢前身)的骨干,1973年1.4万多人划归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1981年4000余人划归武钢,1.34万人成立十九冶上海分公司[1986年改组为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1992年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支援宝钢建设,再度成立上海十九冶>、1998年划归现中冶集团--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上海十九冶整体并入上海十三冶>。攀枝花+成都);
中国二十冶(前身是冶金部第二冶金建设公司河北工程建设指挥部、二冶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天津市冶金建设公司、冶金部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中国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下设上海二十冶[上海十三冶转入]、宁波二十冶、河北二十冶20多个子公司[天津二十冶转出给中冶天工]>--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中国二十二冶(1978年组建冶金工业部第二冶金建设公司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1993年更名为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1998年划归现中冶集团--2007年变更为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2010年更名成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唐山);
中冶宝钢技术(1986年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原属十九冶>—2006年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
上海宝冶集团(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中国华冶集团(1974年中国华北冶金建设公司--2005年改组成立了中冶集团华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置业(2005年成立中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冶瑞木(巴新)、中冶陕压(西安)、中冶国贸(中冶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中冶交通(由原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设高新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广西)马梧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整合组建成立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冶财务(北京)、中冶海外(1994年中冶集团海外事业部--2006年9月组建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上海中冶医院(上海)、中冶东北建设(沈阳)。
注1:有人认为(仅作参考):施工企业中最强是二十二冶,其次是二十冶、十三冶、五冶和一冶。另外宝冶实力堪比二十二冶。
注2:从前冶金部的冶建单位从一冶到二十三冶,除中冶子公司外,部分成为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节能、中国有色的子公司,部分下放各省,部分改制。
注3:中国四冶现隶属于中国节能。
中国四冶(1965年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 --1979年-兰州迁江西,参加江西铜基地建设--2010年改制重组为股权多元化的国有控股公司<2012年成立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稼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经营,上海分公司将继续保持着国家级大型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贵溪);
中国节能(CECEP,1988年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节能公司--1994年中国节能投资公司--2010年由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与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实行联合重组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北京)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是中国节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国务院国资委直管。
注4:中国六冶、中色十二冶现隶属于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六冶(1963年建设洛阳铜加工厂时组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现隶属于中国铝业公司, 为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郑州);
中国十二冶(始建于1964年,中色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隶属于中国铝业公司, 为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太原OR河津);
中国铝业公司 (CHALCO,2001。年成立中国铝业公司,中国铝业公司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国铝业>的控股股东。2015年整合重组并入中国五矿方案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备案。北京) 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原铝生产商。中国铝业公司现有所属企业66家,也不遍及20多个国家、地区,有铝业、铜业、稀有稀土、国际工程、矿产资源等七大板块公司;中国铝业拥有31家主要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布在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与中冶一样,现隶属于中国五矿集团。
注5:七冶现隶属于贵州省,八冶现隶属于甘肃省,十一冶现隶属于广西区,十四冶现重组并入云南建投。
中国七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七冶金建设公司,始建于1958年,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金属管理局、中国铝业集团。。2000年 7月从中央划归贵州省管理,2008年实施企业改制重组为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前身,现为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贵阳);
中国八冶(1955年东北冶金矿山建筑公司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建材部永登工程处、北满钢铁建筑公司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与第六冶金化学建筑总公司的部分机构、人员、装备合并,成立“兰州化学冶金建筑总公司筹备处”--1956年第八冶金化学建筑总公司--1958年与白银厂合并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1959年分出,成立西北冶金建设总公司,并进驻金川--1961年,与甘肃有色金属公司合并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63年5月分设,成立金川冶金建设公司--1964年第八冶金建设公司--1969年1与冶金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合并为第四冶金建设公司--1971年分出,改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基建指挥部--1973年恢复第八冶金建设公司。1981年,与金川公司合并--1984年分出,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八建设公司--199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八冶金建设公司--2000年6月划归甘肃省管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八冶金建设公司--2003年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兰州);
中国九冶(九冶建设)(始建于1953年,1965年十二冶宝鸡指挥部--1973年冶金工业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1992年中国第九冶金建设公司--1993年划归首钢集团总公司--2009年改制为九冶建设有限公司--九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有6个子公司3个控股公司。咸阳);
中国十一冶(1963年冶金部隶属的鞍钢建设指挥部等冶金建设队伍的一部分,后成建制组建成,冶金部第七冶金建设公司--1974年七冶广西指挥部、七冶广西分公司--1980年与七冶分开,成立冶金部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直属国家冶金部--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十一建设公司--199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1998年归属中国稀有稀土工业集团--2000年归广西区管理--200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一冶建设公司划拨部分资产组建了广西十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十一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柳州);
中国十四冶(十四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始建于1964年,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2000年7月从中央划到云南,现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目前已经与云南建工集团、西交集团整合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昆明);
*云南建投(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成立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注6:中国十冶已于2007年10月29日宣告破产,与之名字相似的中十冶集团现隶属于中国黄金。
中国十冶(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成立于1948年,于2007年10月20日申请破产,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10月29日宣告其破产。华阴);
*中十冶集团(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黄金集团旗下中金建设板块,但“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并非由“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整体改制后组建的企业集团,更不是由“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更名而来,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与中国第十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主体。西安);
中国黄金(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是我国黄金行业唯一一家中央企业,是中国黄金协会会长单位,也是世界黄金协会唯一一家中国的董事会成员单位,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黄金总公司,2002年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组建。中国黄金下设中金黄金、中金国际、中金珠宝、中金建设、中金资源、中金辐照、中金贸易七大业务板块)。
注7:中国十五冶现隶属于中国有色集团。
中国十五冶(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0年成为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武汉);
中国有色集团(CNMC,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对外工程公司--1995年中国有色金属建设集团公司--1997年公司剥离优质资产组建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色股份)-- 1998年由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管理-- 2000年划归中央直接管理-- 2003年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更名为中国有色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重组了一批地方企业<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中色锌品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中色天津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北京)
注8:中国十六冶已于2005年12月30日破产,改制为广东十六冶
中国十六冶(1965年在原广东冶金建设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冶金工业部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十建设公司--199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1998年隶属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1999年隶属于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2000年十六冶下放到广东省,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广州公司接收下放单位--2001年十六冶划归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管理--2003年改制后成立广东十六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工会委员会出资4431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3.85%,2005年12月3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破产>。韶关迁广州);
注9:中国二十一冶改制为二十一冶建设集团
中国二十一冶(由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二十一冶金建设公司重组改制为二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47名自然人股东及二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工会等49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2016年4月二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兰州);
注10:中国二十三冶划归中国五矿集团,改名五矿二十三冶。
中国二十三冶(成立于1953年,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1年划归湖南省管--2006年7月成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员企业--2013年更名为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沙)。
(三)八大院及其他研究院
(1)原冶金部八大院
中国恩菲(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ENFI。北京);
中冶京诚(鞍山钢铁公司设计处--鞍山钢铁公司黑色冶金设计公司--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院--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院--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Centr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orporation Of Iron & Steel Industry--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CERI。北京);
中冶赛迪(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Designing Institute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CISDI。重庆);
中冶南方(1955年武汉钢铁公司设计处--重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院武汉分院--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武汉分院--冶金工业部武汉黑色冶金设计院--武汉钢铁设计院--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
中冶华天(1962年马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院--马鞍山钢铁公司设计院--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冶-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马鞍山+南京);
中冶东方(1957年包头黑色冶金设计院---冶金部包头黑色冶金设计院--冶金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冶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2004年分立式改制成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BERIS)。青岛);
中冶北方(1956年重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院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1957年冶金工业部鞍山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1958年调出500人成立武汉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现中冶长天前身>--1976年冶金工业部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1993年冶金工业部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1999年划归中冶改制为中冶集团鞍山冶金设计研究总院--2004年分立式改制组建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鞍山迁往+大连);
中冶长天(1957年冶金部武汉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 960年与长沙矿山研究院合并为“金部长沙矿山设计研究院--1962年与研究院分设更名为冶金部长沙矿山设计院--1963年冶金部长沙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1978年冶金部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1993年冶金部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2000年划归中冶改制为中冶集团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2003年改制设立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沙)
注11:京诚(秦皇岛)(1976年从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按专业配套调出200人组建冀东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冶金部冀东黑色矿山设计院--1978年冶金部秦皇岛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1993年冶金部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院--1998年中冶集团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院--1999年中冶集团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2005年由中冶京诚和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发起设立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
(2)其他研究院
中冶建研院(重工业部建筑科学研究所--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中冶设备院(原冶金工业部所属国家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始建于1978年,1999年划归中冶集团,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中冶焦耐 (建于1953年隶属重工业部--冶金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院--冶金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中冶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连);
中冶沈勘(冶金工业部沈阳勘察研究院--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沈阳勘察研究总院--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沈阳);
中冶武勘(原华中钢铁公司设计处勘测科--重工业部武汉黑色冶金设计院勘测公司--冶金勘察总公司武汉分公司--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公司--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注12:中冶成勘(1969年冶金部勘察总公司(全部)及沈阳+长沙勘察公司=300余人迁入四川简阳成立了冶金工业部简阳勘察公司--1970年冶金工业部成都勘察公司--1986年冶金工业部成都勘察研究院--1999年中冶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2008年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3年2月划归中国五冶,已经成为五冶集团全资子公司。成都)。
注13:八大院中,实力最强的是中冶赛迪,随后才是京诚、南方、恩菲。京诚产业规模庞大,但在核心技术方面略逊赛迪。另外,除上述八大院外,中冶建研院和中冶焦耐在工程设计和承包方面也有着强大的实力。